1. 2018年1月時,川普在推特、在許多公開場合宣稱要對北韓開戰,還說:「his nuclear button is bigger than Kim Jong-un's(他的核彈按鈕比金正恩的大)」
北韓也回嗆:「North Korea calls Trump a ‘lunatic’ and a ‘loser’ in response to nuclear button tweet(川普是個番顛兼魯蛇)」
然後勒?
6月12日開兩國高峰會,最近川普還說自己與金正恩fell in love。
4月1日我在此粉專頁面寫下:「隨著金正恩的掌權越趨穩固(從核彈可能成功以及有自信出訪中國),從經濟學推斷:北韓走向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制度也是必然了。」
4月底我又寫了篇:「北韓走向市場經濟
(https://wp.me/p9ffS3-zL)」,當時我還沒看到台灣任何主流媒體有這種預測的。
2. 美國副總統通常都是個沒有聲音的備位總統,通常也不在重要決策圈裡。尤其碰上川普這種從當商人時期就好大喜功、權力慾望特重之性格的總統,這位副總統的談話重要性本來就不高。
3. 安排副總統到仇中聞名的Hudson Institute演講,本來就是總統默許(我甚至懷疑根本是總統安排)的一場政治表演。
偏激仇中言論不過就是民主制度下美國政客慣常表演的伎倆。
連總統本人年初信誓旦旦要打爆北韓,年中就你儂我儂,年末還說談起戀愛。副總統的言論怎麼會有重要性可言?
4. 一個大國不容易走偏激路線;尤其美國過去行為模式一向做足表面工夫,看看美國怎樣併吞德州、加州、內華達州等七州就知道 -\-\ 典型要當強盜還要立功德碑。
反過來,這屆川普政府一貫話說很滿,但隨時調頭。
5. 北韓因為收入太低,依據利息理論,發動核彈戰爭成本很低,總之爛命一條不怕打;美國與中國收入高,核戰爭成本太高。
但如果雙方真的擴大貿易戰,把規模拉到1929年那般實質關稅60%以上,則如當年全球經濟崩潰的大蕭條也必然來到,到時戰爭成本反而大幅降低,才是真正危險。
我不認為雙方兩國政客會笨到走上這條路。尤其全球高度經濟發展國家彼此經貿依賴程度遠高於1930年代,全面性大規模貿易戰代價太高,執政黨是會倒台的。
6. 自由貿易下必然有輸家,民主制度中輸家有選票,就會有政客投其所好。但現今經濟環境侷限條件下,輸家通常是少數,因此起不了絕對性作用。
結論:
是的,我不認為這位副總統談話有多重要,因為他的總統是川普。尤其他越偏激越仇視中國,就越顯得不重要。
「30年內美中必有一戰?」我不認為目前有人可以看出30年的侷限條件變化。